员工登录 | 旧版网站

医院动态

医院动态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医院动态 > 医院动态

【榜样的力量】汤继磊:钻研骨科微创技术的博士医生

       他是骨科最年轻的博士,工作十年,学习的足迹从国内走到了美国、德国,开创了启东骨科技术多个第一!他就是我院骨科医生汤继磊。

克服困难学习,
他说“医学是一辈子需要学习的事业”

 

2009年,汤继磊从南京医科大学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。走出象牙塔的他带着从医的梦想来到了江苏启东,在我院的骨科工作。人们总是说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,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他,悄悄地对当时的骨科手术比例做了分析,发现90%的手术是创伤骨科,关节置换等四级手术的开展率低,这就说明在启东这样的长寿之乡,一个江苏最东方的县市,类似运动损伤或老年性关节退变的患者大部分都选择外出就医了。

在南京时,跟着导师学术研究久了,就养成了数据分析的习惯,他探究骨科现状和疾病收住比例,并与骨科主任沈向阳、张辉交流,结果是“我院骨科遭遇高层次人才紧缺,1小时车程就能到达的上海成为高标准骨科手术的首选之地。”两位主任勉励小汤:“骨科的接力棒,你们年轻人要接好接牢,要不断学习,抓紧医疗技术的引进,才有可能改变现状,将来,我们年纪大了,也要靠你们来医治。

导师的训诫犹言在耳,主任的期望更是情深意切。2012年8月,奋发考博的小汤,在儿子出生3个月时,拿到了母校获准脱产读博的入学通知书。看着妻儿,作为父亲和丈夫,要做出选择。为难之际,是远在徐州老家的父母给了他最强的支持。爸爸是一位退休教师,对他说:“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,只有学好才能做好医生,你放心去南京学习,我和妈妈来启东帮你照顾好家庭,吃的用的都不用担心,我们带钱来做好保姆工作,你安心学习。”2015年7月,在妻儿、父母和同事们的支持下,汤继磊获得医学博士学位。

 

学以致用,
开创了启东骨科技术多个第一

 

 

2015年9月,汤继磊前往美国耶鲁大学进修统计学,院领导语重心长的说:“年轻人,开拓眼界,对将来科研更有帮助。”2016年9月,求学足迹走到德国,在德累斯顿大学附属医院的骨科进修,在这所全德国排名前三的综合性医院里,汤继磊如饥似渴地学习、观摩、做好手术助理工作,有时穿着10多斤重的铅衣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4个小时。这次进修对于复杂危重创伤、关节翻修、关节镜手术的治疗刷新了他的认知和实践。

2017年回国后,他在院领导和主任的支持下,成功实施了启东首例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,经3mm的3个微创术口解决了膝关节的问题,术后第二天患者就可以下床行走。骨科主任看着不断超越自己的汤继磊由衷感到欣慰:“这个手术颠覆了传统手术10厘米长切口,术后需要卧床2周的现状,病人的就医体验感提升了,还缩短了住院的天数,让患者可以在极少的痛苦情况下早日重返社会,太棒了!

病人的信任、主任的鼓励、院部的支持、妻儿的理解,使汤继磊在探索的道路上一路前行,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逐渐覆盖半月板损伤、交叉韧带损伤、关节内骨折、腘窝囊肿等病种,最让人鼓舞的是,他在沈向阳主任的带领下完成了启东首例单踝置换手术、直接前入路(DDA)髋关节置换术;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损伤、冈上肌腱钙化;微创跟腱缝合术等等,如今,我院的骨科水平远远走在了南通县市医院的前列,许多病人不再选择走车劳顿外出就医,安心在家乡医院治疗。面对百姓的赞誉,汤继磊说:“未来,我还想为骨科患者开拓更多新技术,这就是我想做的。

 

科研创新,
以解决人民疾苦为目标不断前行

 

有句话说的好:“越努力越幸运!”汤继磊学医、从医的这些年,潜心科研,成果累累,先后发表SCI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;南通科研课题3项,其中《4字位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》获得南通市新技术引进奖1项;《一种用于骨科摆锯的防溅装置》获得国家实用专利。他是启东市312人才;南通226人才;是南通市青年医学重点人才,是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委会委员,是江苏省医学会数字骨科分会委员。

2007年,入党时,他就一直以党员的标准立身从业。他的理想是“以解决人民疾苦为目标不断前行”。医生这个职业没有鲜花和掌声,更多的默默付出和奉献。走过的路、经历的事、沉淀的时间给出了人生的答案,对于汤继磊来说,选择行医,就意味着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!

打印此页】【返回】【顶部
扫一扫,关注人医公众号